齿轮泵的表面修补技术与检验修理
【一】、齿轮泵的表面修补技术
不锈钢齿轮油泵适用于各种材质的零件和设备的修补。其工作原理是将加入二硫化钼,金属粉末,陶瓷粉末和纤维等特殊填料的胶粘剂,直接涂敷于材料或零件表面,使之具有耐磨,耐蚀等功能。
近年来表面粘涂技术在我国设备维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,适用于各种材质的零件和设备的修补。其工作原理是将加入二硫化钼,金属粉末,陶瓷粉末和纤维等特殊填料的胶粘剂,直接涂敷于材料或零件表面,使之具有耐磨,耐蚀等功能,主要用于表面强化和。它的工艺简单,方便灵活,可靠,不需要专门设备,只需将配好的胶涂敷于清理好的零件表面,待固化后进行修整即可,常在室温下操作,不会使零件产生热功当量影响和变形等。
齿轮泵粘涂工艺虽然比较简单,但实际施工要求却是相当严格的,仅凭选择好的胶粘剂,不能获得高的粘涂强度.既要选择合适的胶粘剂,还要严格地按照正确的工艺方法进行粘涂合适的胶粘剂,还要严格地按照正确的工艺方法理行粘涂才能获得满意的粘涂效果。
(一)涂敷
用修补剂在先在粘修表面上薄涂一层,反复刮擦使之与零件充分浸润,然后均匀涂至规定尺寸,并留出精加工余量。涂敷中尽可能朝一个方向移动,往复涂敷会将空气包裹于胶内形成气泡或气孔。
(二)预加工用细砂纸磨成沟槽网状,露出基体本色。
(三)后清洗及活化处理用丙酮或专门清洗剂进行。然后用喷砂,火焰或化学方法处理,提高表面活性。
(四)修整,清理或后加工进行精镗或用什锦锉,细砂纸,油石将粘修面精加工至所需尺寸。
(五)配制修补剂修补剂在使用时要严格按规定的比例将本剂(A)和固化剂(B)充分混合,以颜色一致为好,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,随用随配。
(六)初清洗零件表面不能有油脂,水,锈迹,尘土等.应先用汽油,柴油或煤油粗洗,后用丙酮清洗。
(七)固化用涂有脱模剂在钢板压在工作上,一般室温固化需24小时,加温固化(约80℃)需2-3小时。
【二】、齿轮油泵检验与修理
1.传动齿轮与主,从动齿轮齿面上或内外转子齿面上有毛刺时可用油石磨光,如轮齿剥落或缺口应予换。
2.齿轮式齿轮油泵主,被动齿轮的啮合间隙如过大,会影响不锈钢泵油压力,测量时可用厚薄规在互成1200处分三点检验。正常的啮合间隙应为0.08~0.20mm,较大不超过0.75mm,并且各测量点间隙不超过0.10mm,超过应换主,被动齿轮。
转子式齿轮油泵转子轴与衬套磨损间隙超过0.10mm时,需换衬套。也可用镗孔镶套的方法,恢复其标准配合间隙。
镶套修理时,应注意保持内,外转子的偏心距不变,否则对供油量将有较大影响。
3.齿轮油泵盖工作面磨损过大,也会影响泵油压力,可用钢板尺与厚薄规配合检查,其磨损凹痕不得超过0.05mm,若超过了可将泵盖平放在平板上用气门砂研磨平为止。若大于0.10mm,可在车床上车平,然后磨光;也可在平面磨床上磨平。壳体端面可在铣床(或磨床)上铣(磨)去少量,然后在平台上研磨。
4.限压弹簧过软或球阀有磨损,不圆,麻点过多,封闭不严等现象时,均应换。
5.内转子横销有松动或传动齿轮横销松动,亦应换。
6.安装百分表测量泵轴,用手晃动泵轴检查其松旷程度,齿轮油泵轴与壳的配合间隙一般为0.03~0.08mm,如超过0.16mm应换泵轴。
7.检查泵轴端面间隙,一般为0.03~0.08mm,用厚薄规测量泵壳尾端与传动齿轮间的间隙,如超过0.12mm时,可拆下传动齿轮,在传动齿轮与泵壳尾端之间加垫适当厚度的钢垫片调整。
8.齿轮油泵从动齿轮与轴配合间隙一般为0.02~0.05mm,较大不超过0.15mm。9.主动轴的弯曲,可用百分表检查,指针摆差不能超过0.06mm,超过时应予以校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