齿轮泵的启动具体步骤与零件磨损后的维修方法
一、齿轮泵的启动具体步骤
齿轮泵的启动具体步骤有一下几个方面:
1、用手转动齿轮泵联轴节,应感觉轻快,受力均匀。
2、检查泵的旋转方向是否正确,应与泵体上标牌所指示的方向相符合,如果没有特殊要求,一般的齿轮泵站在电机端看,均为左进右出。
3、检查液压系统有没有卸荷回路,防止满载启动或停机。
4、检查系统中的阀是否在调定的许可压力范围。
5、在排油口灌满介质,以免泵启动时因干磨造成内部部件损坏。
6、不少于2秒的空负荷运转,检查泵的运转声音是否正常和液流的方向是否正确。
7、将溢流阀的压力调整到1.0MPA以下转动10秒左右,检查系统的动作,外泄漏、噪声、温升等是否正常。
8、将溢流阀的压力调整至液压系统的保护压力运行范围
9、点动电动机,看泵的转动,声音等是否正常。
齿轮泵压力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。
齿轮泵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会出现压力上不去或者压力不够的现象。主要是由于齿轮泵内部部件磨损后造成内部间隙过大,齿轮泵在运作中内泄增大,真空度降低所造成的。主要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:
一、齿轮泵齿轮端面磨损严重。解决方法换齿轮。
、齿轮泵齿轮两侧止推板磨损严重。解决方法换止推板。
第三、齿轮泵齿轮外圆磨损严重。解决方法换齿轮。
第四、齿轮泵轴套磨损严重。解决方法换轴套。
二、齿轮油泵零件磨损后的维修方法
(1)齿轮磨损后的维修
齿轮泵齿轮的磨损部位主要是齿的啮合、渐开线工作面和齿轮两端平面。轻微磨损时,齿面可用油石修磨,两端平而在平板上研磨修光。齿轮齿面严重磨损时应换新齿轮,如果只是齿轮的两端平面磨损,可在平面磨床上磨削修光。换齿轮测绘后,其模数m=3、齿数z=12、齿形角α=20°、齿顶高高系数f0=1、齿形正变位系数x1=x2=0.5时,各部位几何尺寸计算如下。
分度圆直径:d=mz=3x12=36(mm)
齿顶高:ha=m(f0+x)=3x(l+0.5)=4.5(mm)
齿根高:hf[=m(f0+c-x)=3x(l+0.25-0.5)=2.25(mm)
齿全高:h=ha+hf=4.5+2.25=6.75(mm)
齿顶圆直径:da=d+2ha=36+2x4.5=45(mm)
固定弦齿厚:sxn=m(π/2*cos2a+xsin2a)=3x(1.387+0.6428x0.5)=5.125(mm)
固定弦齿厚测量用齿高:hxn=m(π/8*sin2a+xsin2a)=3x(0.7476x0.117x0.5)=2.42(mm)
模数m3变位系数x0.5
齿形角o20°固定弦齿厚sxn5.12
齿顶高系数f1固定弦齿厚测齿高hxn2.42
齿数z12
(2)轴磨损后的维修
齿轮油泵中轴的磨损主要是因为轴两端与支撑滚针间的摩擦磨损,使轴径变小。如果是轻微磨损,可通过镀一层硬铬来加大此部位轴的直径尺寸,使轴得到。如果轴磨损严重,则应45钢或40cr钢重新制造,轴毛坯经粗、精车后,轴承部位要热处理,硬度为hrc60-65,然后再经磨削,使轴承配合部位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.32μm;轴的圆度和圆柱度允差为0.005mm;与齿轮配合部位按h7/h6、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.63μm。
(3)泵体磨损后的维修
泵体内表面磨损主要是吸油区段圆弧形工作面.如果出现轻微磨损,可用油石修磨去毛刺后使用。泵体是由铸铁铸造毛坯成型,出现严重磨损时应换新件。如果泵内齿轮两端面是用磨削,则泵体宽度尺寸也要改变,与齿轮两端修磨去掉的尺寸相等,重新加工后的泵体两端面应达到图3所示的技术要求。
(4)两端盖磨损之后的维修
齿轮油泵的端盖用铸铁制造,出现磨损现象后,轻微的可在平板上研磨修平,磨损比较严重时应在平面磨床上磨削修平。修磨后的端盖与泵体配合连接的平面接触应不低于85%.平面度允差、端面对孔中心线的垂直度允差、两端面的平行度允差和两轴孔中心线的平行度允差均为o.olmm。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1.5μm。